🎯 情报来源:The Robot Report
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器人学家Ken Goldberg在《Science Robotics》发表的两篇新论文中指出,人形机器人面临”10万年数据鸿沟”,这将成为其获得现实世界技能的瓶颈。该结论与特斯拉CEO马斯克”5年内机器人将超越人类外科医生”的预言形成鲜明对比。Goldberg将在2025年10月15-16日的RoboBusiness大会上进一步阐述物理AI如何通过仿真、强化学习和真实数据加速机器人部署。
根据Goldberg的计算,训练大语言模型(LLM)使用的文本数据相当于人类10万年的阅读量,而机器人训练数据远远不足。目前通过远程操作(teleoperation)收集8小时数据仅能获得8小时有效训练材料,数据积累效率极低。在中国和美国的部分仓库中,人类仍需像操纵木偶一样指导机器人完成基础任务。
💡 核心要点
- 10万年数据缺口:训练LLM的文本数据量相当于人类10万年的阅读总量,机器人训练数据远未达标
- 5年预言存疑:Goldberg认为马斯克”5年内机器人超越外科医生”的论断过于乐观,实际需要10年以上
- 灵巧性瓶颈:机器人仍无法完成换灯泡、端酒杯等基础动作(Moravec悖论)
- 两派方法论之争:传统工程派(物理/数学模型)与数据至上派在机器人领域形成对立阵营
- 蓝领工作相对安全:管道工、电工等需要肢体灵活性的职业短期内难以被替代
📌 情报分析
技术价值:高
Moravec悖论揭示的灵巧性挑战是根本性技术障碍,但仿真训练在机器人体操等规整动作领域已取得突破(如波士顿动力案例)。
商业价值:一般
Waymo和Ambi Robotics已验证数据迭代的商业路径,但当前远程操作的数据采集成本过高(8:1产出比),规模化应用受限。
趋势预测:高
物理AI(仿真+强化学习+真实数据)将成为主流范式,Goldberg预言的”范式转移”正在发生,但完全数据驱动的方案仍需传统工程方法辅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