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利用生成式AI设计新型抗生素 可对抗淋病和MRSA耐药菌株

🎯 情报来源:MIT News – Artificial intelligence

MIT研究团队通过生成式AI算法设计了3600万种潜在化合物,成功开发出针对耐药性淋病奈瑟菌(Neisseria gonorrhoeae)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的新型抗生素NG1与DN1。这两种化合物结构完全不同于现有抗生素,其中NG1通过靶向细菌外膜合成蛋白LptA发挥作用,动物实验显示对耐药性淋病感染有效;DN1则能清除小鼠模型的MRSA皮肤感染,作用机制为破坏细菌细胞膜。

该研究由MIT抗生素-AI项目主导,成果发表于《细胞》期刊。团队采用两种生成算法:化学合理突变(CReM)和片段变分自编码器(F-VAE),在未探索的化学空间中发现了全新抗菌机制。非营利组织Phare Bio正对候选药物进行临床前优化,研究同时获得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等机构资助。

💡 核心要点

  • 3600万化合物生成:AI系统设计超3600万潜在抗菌分子,自由设计模式下产生2900万种化合物
  • 2种新型抗生素:NG1对淋病奈瑟菌的抑制效果显著,DN1可清除MRSA皮肤感染
  • 5年内全球死亡数据:耐药菌感染每年导致近500万人死亡,近45年FDA仅批准数十种新抗生素且多为变体
  • 7→1筛选漏斗:从700万含F1片段候选化合物中,经多层筛选最终获得1个有效合成分子NG1
  • 22→6临床候选:自由设计模式下合成的22个分子中,6个对MRSA展现强抗菌活性

📌 情报分析

技术价值:极高
突破传统抗生素设计范式,首次实现从虚拟分子生成到动物验证的全流程AI驱动,发现全新作用靶点LptA

商业价值:高
覆盖WHO重点耐药菌清单(淋病/MRSA),但需通过Phare Bio完成临床转化,非营利模式可能影响商业化速度

趋势预测:极高
算法平台可拓展至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,研究团队已明确将肺结核和铜绿假单胞菌列为下一阶段目标

原文连接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