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大校友研发AI眼镜“Reality Proxy”:12人实测隔空操控物体成功率超预期

🎯 情报来源:量子位

浙江大学校友团队研发的混合现实交互技术Reality Proxy取得突破性进展。该技术通过AI眼镜将现实物体抽象为可操控的数字代理,在12名XR开发者参与的实测中,系统在实用性、易学性方面获得积极评价,尤其解决了远距离、密集物体的交互难题。

核心技术通过三级流程实现:激活代理(捕获场景结构)、生成代理(保留空间关系)、与代理交互(保持现实关注)。系统支持7种创新交互模式,包括多对象刷选、属性过滤、语义分组等,在书籍检索、建筑导航、无人机控制等场景展现实用价值。

💡 核心要点

  • 交互效率提升:相比传统光线投射方式,代理选择错误率降低,尤其适用于小尺寸/远距离物体(测试样本N=12)
  • 多模态交互支持:开发7种新型交互模式,包括双手刷选(最大支持50+物体批量操作)
  • 跨场景适用性:已验证办公(书籍检索)、建筑(导航)、无人机(多机协同)三大场景
  • 团队背景:核心成员含浙大图灵班、谷歌、微软前研究员,技术积累超5年

📌 情报分析

技术价值:高 – 创新性采用数字代理中介层,解决MR领域长期存在的精确选择难题(实测精度提升数据待公布)

商业价值:极高 – 应用场景覆盖教育、工业、零售等,团队核心成员Mar Gonzalez-Franco有初创公司470万美元融资经验

趋势预测:高 – 随着苹果Vision Pro等设备普及,空间计算交互技术需求将激增,该方案可快速适配现有XR硬件

原文连接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