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AI三强Moonshot、Qwen、Z.ai激战智能体时代:Kimi K2以1.04万亿参数领跑,Qwen3-235B与GLM-4.5同台竞技

🎯 情报来源:Turing Post

7月12日,月之暗面(Moonshot AI)发布万亿级MoE模型Kimi K2,标志着中国AI公司正式开启智能体(Agentic)技术竞赛。该模型以1.04万亿总参数(激活参数320亿)刷新行业基准,配合独家MuonClip优化器和15.5万亿token训练数据,在长上下文记忆和个性化交互方面建立新标准。同期,深度求索的DeepSeek-R1、阿里的Qwen3-235B及智谱AI的GLM-4.5形成技术矩阵,推动开源模型性能首次比肩闭源系统。

技术文档显示,Kimi K2采用384专家网络结构(每次激活8个),通过48倍稀疏化降低计算成本,其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(MLA)将隐藏层尺寸控制在7168,相较DeepSeek-V3的128个注意力头减少50%以实现更快推理。核心创新包括:基于自我批判准则奖励的开放式学习框架、面向智能体能力构建的大规模合成数据管道,以及保持训练稳定的MuonClip优化器。

💡 核心要点

  • 参数量级突破:Kimi K2以1.04万亿总参数(日活32B)成为最大MoE模型之一
  • 训练数据规模:使用15.5万亿token数据训练,超多数同行基准50%以上
  • 架构创新:384专家网络+48倍稀疏化,计算成本持平稠密模型
  • 竞品对比:Qwen3-235B同期发布,GLM-4.5展示多模态能力
  • 开源生态:中国模型集群首次实现与闭源系统性能持平

📌 情报分析

技术价值:极高
Kimi K2的MLA架构和专家网络设计实现参数利用率突破,MuonClip优化器解决超大规模训练稳定性问题,15.5万亿token数据集为行业最大公开训练集之一。

商业价值:高
智能体技术可直接转化为对话式AI产品迭代,月之暗面已基于Kimi Chat验证商业化路径,但万卡级训练成本仍构成商业落地门槛。

趋势预测:高
2024Q3中国将出现更多千亿级MoE模型,开源智能体框架或取代50%传统对话系统,但需警惕因算力限制导致的模型同质化风险。

原文连接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