🎯 情报来源:雷峰网
2025年5月25日,雷峰网联合AI科技评论、GAIR Live举办了一场主题为“具身智能之灵巧手的探索与应用”的线上圆桌沙龙。会上,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三位专家学者围绕灵巧手技术现状、数据难题及未来落地场景展开深入探讨。
当前,灵巧手作为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突破点,正面临多模态数据采集与融合的技术瓶颈。专家指出,目前灵巧手的数据模态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动作方面,尚未涵盖触觉信息,而触觉感知对高自由度操作至关重要。
核心要点:
- 灵巧手数据采集仍处于初期阶段,视觉和动作数据为主,触觉数据缺失。
- 仿真数据生成和互联网数据挖掘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方向。
- 工业级灵巧手系统成本约30-40万元,单手成本需控制在10万元以内。
- 国内产业链在硬件迭代效率上具有优势,算力和算法与美国存在非本质性差距。
- 预计未来5-10年,特定场景下的灵巧手应用将逐步成熟。
📌 情报分析
技术价值:高
灵巧手集成了多模态感知、高精度控制等核心技术,尤其在触觉感知和多源数据融合方面的突破,将显著提升机器人操作能力。当前VLA模型向VTLA模型演进,表明技术路线明确且具有发展潜力。
商业价值:一般
尽管市场规模庞大,但灵巧手商业化仍面临成本高、可靠性不足等问题。工业场景下整套系统成本需控制在30-40万元,而C端市场接受价格需低于1万元,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盈利。
趋势预测:
未来3-6个月内,行业将加速推进多模态数据采集和仿真平台建设。预计1年内,国内厂商将在稳定性、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5年内有望在特定工业场景实现初步应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