🎯 情报来源:量子位
2024年,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创投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。从科技巨头到初创公司纷纷加码布局,英伟达、谷歌、特斯拉等企业相继推出新一代机器人模型,而国内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也正快速崛起。量子位智库最新发布的《中国具身智能创投报告》显示,该领域融资活跃,明星创企单轮融资额破亿屡见不鲜。
据报告分析,具身智能的技术突破得益于大模型与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,其核心在于为物理实体注入人工智能,使其具备感知、学习和动态交互能力。目前,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、商超分拣等场景的应用落地已初见成效。
核心要点:
- 英伟达推出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及计算平台Jetson Thor。
- 国内具身智能创企融资活跃,头部企业单轮融资额破亿元。
- 具身智能机器人预计年内在汽车工厂等场景推进部署。
- 技术路线包括分层决策模型和端到端模型,训练方法涵盖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。
- 创业者多出自清华、斯坦福等顶级院校,或有智能机器人、自动驾驶产业背景。
📌 情报分析
技术价值:高
具身智能结合大模型与生成式AI,解决了传统机器人自主性不足的问题,其分层决策与端到端模型各有优势。但端到端模型对数据量和算力需求巨大,仍需优化。
商业价值:高
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。然而,由于研发成本高、落地周期长,资本更倾向于押注头部企业,行业马太效应可能加剧。
趋势预测:
未来3-6个月,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在汽车工厂、商超等实际场景中加大部署力度,推动小规模量产。同时,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结合将成为技术研发的关键方向。
